伊利“十四五”领航创制多场景特医食品,金领冠助推婴幼儿特医食品创新发展

作者:
2023-08-28

近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营养与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特殊生命周期医学食品创制与产业化示范”实施方案专家研讨暨项目启动会成功举行。伊利集团作为“多场景特医食品创制及产业化”课题牵头单位受邀出席,并紧紧围绕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尤其是早产儿、过敏儿等特殊医学用途婴配粉食品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参会领导及专家展开了深度分享交流。


微信图片_20230828142549.png

▲图:与会嘉宾合影



聚力科研攻坚
助推特医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及健康素养提升,市场对于特殊医学食品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尤其是应用于早产儿、过敏儿等婴儿群体的婴配粉食品,因其技术含量高、开发难度大等特点,一直被视为婴配粉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特殊生命周期医学食品创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负责人、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姜毓君在致辞中表示,特殊生命周期人群是特殊营养需求迫切和国家战略重点关注的群体,但目前我国已获批产品仍无法满足市场紧迫需求,例如针对婴儿过敏、早产儿及乳糖不耐受的特医产品市场空缺巨大,面向老年群体的肌肉衰减等特医食品开发也处于早期阶段。


微信图片_20230828142549_1.png

▲图:“特殊生命周期医学食品创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负责人、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姜毓君致辞


创制满足不同阶段人群特定营养需求的特殊生命周期医学食品并实现产业化,不仅是消费者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所言,项目要做好顶层设计,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为中国特医食品产业走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注入力量。为了打破我国特医食品被国际公司垄断的现状,伊利已经启动了多项针对中国早产儿和过敏儿的前沿研究。在此基础上,伊利承接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向特医食品冲锋,推动中国企业在这一高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成果。


微信图片_20230828142550.png

▲图: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致辞


“多场景特医食品创制及产业化”课题负责人介绍,此次伊利承担的课题涉及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及无乳糖特医食品,低致敏特医食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特医食品,骨质疏松、肌肉衰减老年人特医食品和吞咽障碍老年人特医食品。下一步,伊利将与相关单位在“产、学、研、用”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围绕特医食品核心原料、关键技术展开科研攻关,让特殊人群也能找到与自己营养与健康需求相匹配的产品。


微信图片_20230828142550_1.png

▲图:“多场景特医食品创制及产业化”课题负责人

介绍课题情况


加速成果转化
推动婴儿特医食品开花结果



伊利作为行业中科研上的领先者,也是最早进入母乳和生命早期营养研究领域的中国乳企。2003年,伊利率先启动中国母乳研究,广泛收集全国健康妈妈的母乳作为研究样本,建立中国企业首个“母乳成分研究数据库”,并启动全球“母乳研究生态圈”,链接国内外顶级科研资源,持续强化“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创新链”,迭代升级中国专利配方[1],打造金领冠高品质产品矩阵,为婴幼儿成长发育不同时期提供差异化细分解决方案。


依托伊利集团领先的科研优势以及全球创新网络,伊利金领冠斩获5大核心配方专利[2]、海外14项专利授权认证[3],并成功地将其应用到了旗下系列产品当中,并不断冲击婴配粉行业“皇冠上的明珠”,攻克特医食品“卡脖子”难题,创新突破配方设计,两款特医新品也即将面市,对特殊婴儿的生长发育意义重大。这标志着金领冠在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这一高技术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将进一步填补国产奶粉在婴幼儿特医食品领域的空白。


微信图片_20230828142552.png

▲图:伊利金领冠专利墙


在成人营养研究方面,伊利深入研究和分析中国成年人群的营养及健康状况,针对中老人年较为普遍的控糖需求,心血管、骨关肌、肠道健康及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开发出基于药食同源理论的欣活纾糖、欣活心活、欣活骨能膳底配方奶粉以及特殊医学食品,助力提升中老年人健康水平。


从关注特殊人群营养健康需求,到加速科研创新推动成果落地转化,未来,伊利将继续聚焦全生命周期营养研究,重点关注婴幼儿及中老年人群特殊营养需求,并以此次研发项目为契机,深化在特医食品领域的积累,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健康产品和服务,为我国健康产业走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注入力量。



[1] 中国专利配方指金领冠珍护系列产品获得的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80013841.3 发明名称:核苷酸组合物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2] 5项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80013841.3、专利号:ZL201510291739.7、专利号:ZL200810241156.3、专利号:ZL201510300587.2、专利号:ZL201510290842.X

[3] 欧洲(10国)发明专利,专利号:EP3266310;澳大利亚发明专利,专利号:AU2016228670;新西兰发明专利,专利号:NZ735399;印度尼西亚发明专利,专利号:IDP000069361;马来西亚发明专利,专利号:MY186145



(文章来源:金领冠公众号)

(责任编辑:利佳洵)

来自: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