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宝宝的9大常见误区,90%的妈妈都中过招!最后2条几乎都中了!

作者:杏子
2022-03-01

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妈妈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不喝奶、绿便等育儿难题,选奶粉盲目跟风、频繁换奶粉等喂哺问题,奶粉不溶解、挂壁、起泡等冲调问题……每一个都可能关乎宝宝健康,但并非所有妈妈都知道“真相”。今天,奶粉智库盘点了9大常见喂养误区,最后2条很典型~


误区1:不好溶、挂壁、易起泡的奶粉就不好

正确做法:不应将奶粉感官与品质直接挂钩,正确冲调有助于改善奶粉溶解性、挂壁、起泡等问题。


内因:奶粉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乳糖与脂肪的复合物不易溶解;奶粉中的碳酸钙、磷酸三钙等白色或透明晶状固体、部分没有与水充分接触的硫酸锌、硫酸锰、碘化钾、牛磺酸和乳糖等营养素容易附着在奶瓶上;乳清蛋白、脂肪等营养素的含量会影响泡沫的多少。


外因:未摇匀/冲调过浓、奶瓶材质和清洁度/冲调温度、搅拌/摇晃过猛分别影响着奶粉溶解性、挂壁、起泡。


此外,感官性质还和奶源、生产工艺设备以及产奶季节等相关,与奶粉的品质没有绝对性关系,为奶粉冲调成乳液时客观存在的理化性质。


误区2:春捂秋冻得多穿;乍暖还寒少开窗

正确做法:“捂”要有度;常通风,可减少病菌感染。


春季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的,因此“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要把握时机(昼夜温差大、气温没有持续保持15℃以上)、注意变通(注意室内外和早中晚的温度变化,给宝宝适当增减衣物)、捂对地方(后背、小肚子、小脚丫要暖,避免头部出汗、胸部受压)。


总体原则:跟成人比,新生儿及1岁内宝宝多一件(不算抱毯)、1-3岁宝宝少一件。即使春天偶尔寒冷,也要保证每天午间气温较高时开窗半小时以上。通风换气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室内病菌污染,帮助提升宝宝的免疫力。


误区3:越贵越好,便宜的奶粉营养差

正确做法:奶粉品质可从品牌、奶源及原料、营养配方等多方面来看,同时根据自家宝宝的体质特点,综合选择合适的奶粉。


“一分价钱一分货”有一定道理,但是奶粉的选择中价格无法单方面决定奶粉品质。一罐奶粉的价格涵盖了品牌力、奶源及原料、营养配方、仓储、营销、物流等多方面的成本,仅通过价格来判断奶粉品质的好坏太片面了。事实上,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性价比很高的奶粉也很受消费者青睐。


误区4:别家宝宝都喝这款,我也跟着喝这款

正确做法:买奶粉还是要结合宝宝的具体情况,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从众。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养娃也不例外。有些妈妈看到自家孩子比同龄人矮就要换奶粉,或者别家孩子吃的奶粉更高端也想跟着换。不同的宝宝体质不同,家长选奶粉考虑的维度也应有差别,比如脾胃虚弱型可关注高含量乳清蛋白、水解蛋白、羊乳蛋白、OPO、益生菌、益生元等营养成分;免疫力差型可关注乳铁蛋白、核苷酸、益生菌等成分;瘦小、不长肉型可选择能量相对高的奶粉。


误区5:只要宝宝抵触这款奶粉就立马换

正确做法:给宝宝充分的适应时间,切忌操之过急、频繁换奶。


一般半年内换奶粉频率最好不超过2次,且换奶粉时一定要转奶过渡。一直频繁换奶粉,不仅会加重宝宝肠胃负担,很容易引起腹泻等消化问题,还会让宝宝一直处于适应奶粉的过程,容易造成宝宝厌奶,进而可能导致其营养不良、生长发育滞后。


误区6:买奶粉只认生鲜乳

正确做法:正确看待奶粉的新鲜程度,不必太纠结奶基原料。


虽然生鲜乳作为奶基原料相对更加新鲜,但是我们还要关注奶源品质(乳蛋白、乳脂率、菌落总数和体细胞等指标)、奶源地和产地的距离等影响奶粉新鲜度的因素。此外,奶粉的好坏由多种因素决定,所以选奶粉不能一味只追求“生鲜乳”,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和比对。


误区7:长期不换奶瓶、奶嘴

正确做法:宝宝使用的奶瓶最好4-6个月更换一次,奶嘴平均1-2个月更换一次。


更换奶瓶的情况:

①奶瓶有裂缝/渗漏情况,已经影响正常使用;

②奶瓶颜色变了,可能是使用过久,也可能是奶瓶成分发生了化学变化,存在有毒物质污染奶液的风险;

③玻璃奶瓶有凹痕或碎片,继续使用可能伤害到宝宝;

④其他情况(如宝宝因不喜欢此款奶瓶而厌奶)。


更换奶嘴的情况:

①使用过久易变形,影响口腔的发育;

②有变色或损坏,如开口撕裂、奶嘴变薄,可能出现奶水喷射导致宝宝窒息的情况;

③奶嘴和奶瓶不合适;

④其他情况(如宝宝因不喜欢此款奶嘴而厌奶)。


误区8:宝宝喝多少奶量,就倒多少水

正确做法:宝宝喝奶量=“水+奶粉”的总量,即奶液的量,而不是冲调用水量。有此疑问的家长应纠正相关误区,避免过度喂养宝宝、造成宝宝积食、浪费奶液等。


在奶粉智库的冲调试验中,按照同款奶粉、同一比例依次冲调不同勺数,观察用水量与奶液的关系发现:随着冲调水量的增加和奶粉克重的增加,冲调“用水量”和冲调完的“奶液量”误差越来越大,一天5、6顿奶喝下来,总误差可能就达100ml以上了。


误区9:宝宝拉绿便就是不正常的表现

正确做法:正确看待宝宝绿便,不是所有绿便都是不正常的表现。


宝宝可能会出现墨绿色、浅绿色、带泡沫、带血丝等多种类型的绿便,主要原因有5个:饥饿型(少量绿色粘液便)、铁剂型(绿色或深绿色)、食物型(绿褐色且颜色不均匀)、腹部受凉(黄绿色带粘液)、胃肠道感染(淡绿色/亮绿色且稀薄带血)。


饥饿型和铁剂型绿便不用担心,随着宝宝月龄增加,调整奶量和辅食即可;食物型和腹部受凉也不用过分担心,根据宝宝情况做相应调整即可,比如将辅食做得细碎一些、注意宝宝的腹部保暖和不要随意吃凉食;遇到宝宝出现大便稀薄、水便分离、粘液多、明显腥臭味、严重时带血的情况,则需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化验大便、查验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以便对症治疗。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关于宝宝喂养误区你都搞清楚了吗?还有任何疑问都欢迎文末留言哦~

来自:奶粉智库
分享
1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