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喂饭的坏习惯,会致癌!家长千万不能犯!

作者:岁岁
2024-05-23

在近两年的科普下,很多家长们都知道了“幽门螺旋杆菌“,但是部分家长们对于它还不是太了解。这次,咱们就一起来再次了解下幽门螺旋杆菌的那些危害性吧!


数据显示,我国每两人就有一人携带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达40%至60%。更重要的是,这种病菌对于10岁以下的幼儿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存在,家长们一定要重视。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WHO(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容易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于诱发胃癌。


它是唯一能在人体胃内长期存活的细菌,根据WGO(世界胃肠组织)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而我国,作为幽门螺旋杆菌的高发区,平均感染率更是高达59%!


不注意这两点

容易让全家得病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途径主要是:口口传播粪口传播


1、口口传播


口口传播大部分都发生在给宝宝喂饭的时候,咬碎了喂,或者是用嘴试温度都有可能都导致病菌传染。


逢年过节,家庭聚餐时,大家一起共用餐具,互相夹菜,也有几率感染。家里养成使用公筷的习惯,就能尽量避免病菌传播。


2、粪口传播


至于粪口传播,大部分是因为不讲卫生粗心大意。若是卫生习惯不太好,上完厕所后不洗手,还直接用手拿东西吃,幽门螺旋杆菌可能随着上厕所附着到手上,再到食物上,被吃掉。


对于还不太能自主如厕的小朋友来说,拉完粑粑后,家长一定要及时帮宝宝清理,千万别让宝宝因为好奇“玩屎”。


宝宝如何预防?


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那么宝宝的感染风险也非常大。所以宝爸宝妈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防范和检查工作的。


01 避免口口接触喂食


一定要杜绝嘴对嘴喂食、嚼喂习惯。如果担心食物体积较大孩子难以食用,可以预处理将食物剪碎。


如果担心宝宝吃烫饭,可以用风扇吹凉,而不是用嘴试温度。那么建议大人和小孩的餐具分开使用,夹菜的时候,也使用公筷。


02 不要亲吻孩子的嘴


亲吻是表达爱的方式,但对小宝宝而言却有危害。直接亲吻孩子的嘴巴不仅仅容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还有传染疱疹病毒、手足口等疾病的风险。


03 注意家庭卫生


饭前便后要洗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有人都要注意!不仅自己要洗手,吃的时候蔬菜肉类等食物洗净做熟再吃。


04 及时检查治疗


如果家里有人肠胃常年不适,建议去医院检查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或者也可以购买测试纸在家中进行测试。


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

需要带宝宝去检查吗?


如果没有其他相关的消化道症状,小于14岁的孩子并不需要做常规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因为儿童的免疫力低,如果饮食不注意、就餐不卫生,很容易多次感染,让幽门螺旋杆菌容易反复。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那就要带小朋友去检查:


①宝宝出现有明显症状


如果宝宝经常性出现胃痛、胃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长期食欲不佳等上消化道的症状,并且伴随腹泻、便秘、大便发黑等情况,且规矩饮食后无好转,这个时候就需要检查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以及患有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儿童,也应完善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和宝宝亲密接触的家长,可以考虑在每年做常规体检的时候,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特别是家中存在胃癌家族史、或者患有消化道溃疡、经常出现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的成员。


如果宝宝确诊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治疗吗?


如果没有消化道症状的话,可以先不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发病率并不高,可能随着孩子的体质增强,这个细菌自己就没了。


其次,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主要选用抗生素联合治疗,而且需要连续大剂量用药2周。这对孩子整个肠道菌群伤害特别大。


除非临床判断儿童反复出现的胃肠道症状,医生明确这个症状跟幽门螺旋杆菌密切相关,这种情况下才会考虑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儿童的幽门螺旋杆菌是不需要治疗的。


如果成年人确诊呢?


原则上,所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均应给予根除治疗,但要考虑到不同人群根除效率和药物副作用等特殊情况。而对于有明显胃部不适、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等相关疾病的感染者,推荐尽早根除治疗。

* 另外,有个人根除治疗意愿的患者也可进行治疗。


当检查出Hp阳性,最先影响的就是自己最重视的家人。吃饭不注意可能会传给亲朋好友、一次亲吻可能传给爱人和宝宝.....这些都要注意。

来自:奶粉智库网
分享
3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