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宝宝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指南来了,家有宝宝必看!

作者:岁岁
2025-03-11

在宝宝成长的每个阶段,安全总是父母最为牵挂的事。面对突发的异物窒息风险,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至关重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海姆立克急救法有着相应的操作要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为宝宝的健康守护增添一份安心保障。



气道异物窒息是婴幼儿意外伤害的致命主因之一,多发于进食、玩耍时误吞小物件或呛入食物(如坚果、果冻、玩具零件)。由于婴幼儿气道狭窄、吞咽反射不完善,异物阻塞可能导致缺氧性脑损伤甚至死亡。海姆立克急救法通过外力冲击腹部或胸部形成气流,快速排出气道异物,是挽救生命的核心技能。急救需严格分年龄段操作:0-1岁婴儿禁用腹部冲击,改用背部拍击联合胸部按压;1岁以上幼儿适用标准腹部冲击法。掌握科学步骤与禁忌,可大幅提升急救成功率。


一、0-1岁婴儿急救法

(背部拍击+胸部按压)


适用场景:婴儿突然无法哭叫、面色青紫、双手抓喉或呼吸微弱。

操作步骤:


1.判断与呼救


立即检查口腔,若可见异物用手指勾出(不可盲目深挖)。

若无法取出,单手托住婴儿面朝下,头低于躯干,拨打急救电话或让他人协助。


2. 背部拍击法:


将婴儿俯卧于前臂,用大腿支撑手臂,头部低于胸部。

用掌根在婴儿肩胛骨之间快速拍击5次(力度适中,每秒1次)。


3. 胸部按压法:


翻转婴儿为仰卧位,头低脚高,两指(食指+中指)按压胸骨下半段(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

快速下压5次,深度约4厘米,保持节奏。


4. 循环操作:


重复5次拍背+5次压胸,直至异物排出或婴儿失去意识。


禁忌:


禁止摇晃婴儿或倒吊身体!避免按压腹部或用力过猛导致内脏损伤。


二、1岁以上幼儿急救法

(腹部冲击法)


适用场景:幼儿突然咳嗽剧烈、呼吸困难、无法说话或面色发绀。

操作步骤:


1. 站立式腹部冲击:


从背后环抱幼儿,一手握拳(拇指侧贴腹部),拳眼置于肚脐上两横指处。

另一手包住拳头,向内上方快速冲击5次(呈“J”型方向),每次冲击需有力、短促。


2. 昏迷患儿处理:


若幼儿意识丧失,立即平放于硬质地面,跪于其脚侧。

双手叠放于腹部(位置同上),快速向上推压5次,检查口腔并清理异物。


3. 循环操作:


持续腹部冲击直至异物排出或急救人员到达。


注意事项:


冲击方向避免偏移,防止肋骨骨折或脏器损伤。

若异物部分排出但仍呼吸困难,继续操作直至完全清除。


急救后必须行动:


1. 即使异物排出且呼吸恢复,仍需就医排除隐性损伤。

2. 若患儿无反应、无呼吸,立即开始心肺复苏(CPR)并持续呼叫120。


预防窒息要点:


食物安全:3岁以下禁食整颗坚果、爆米花、果冻;葡萄、樱桃等需切碎。

玩具规范:选择直径>3.17厘米、长度>5.7厘米的玩具,避免小零件脱落。

习惯培养:进食时保持坐姿,避免跑跳、大笑或仰头喂食。


当然,除了学会指南之外,家长们在给宝宝选择口粮时,也要选择好消化易吸收的口粮,守护宝宝娇嫩的消化系统。

来自:奶粉智库网
分享
1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