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宝宝O型腿/罗圈腿的三种原因,宝妈们赶紧纠正!

作者:叶天天
2020-01-10

宝宝一出生,吃喝拉撒睡,样样牵动妈妈的心,最近有一些宝妈在询问关于宝宝腿型的问题,比如其中一位妈妈表示:“我家宝宝两岁了,为什么睡觉的时候还是像青蛙一样?两腿总是分开,感觉伸不直,不知怎么回事”,甚至有妈妈说“宝宝长期像青蛙一样睡觉,会不会得罗圈腿?”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吧~
罗圈腿,在医学上也称为“膝内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称的0型腿或者弓形腿。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这种腿型一旦定型之后很难矫正,这种影响宝宝一生的事儿,妈妈们自然非常上心,但睡觉姿势真的会影响宝宝的腿型吗?

宝宝睡觉姿势像青蛙正常吗?

很多妈妈发现,自己的小宝宝在睡觉时会呈现以下这种青蛙造型,有些妈妈还会手动调整宝宝的睡觉造型,结果过一会儿发现宝宝的睡姿又变回来了,这样的造型会让大人觉得很奇怪的,非常担心宝宝因此长成O型腿。对此,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同感呢?欢迎留言讨论~ 

1578635868419024.jpg

其实宝宝睡觉时呈现青蛙一样的姿势,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不会造成宝宝罗圈腿,因为宝宝的关节结构会呈现关节窝浅,关节附近的韧带松的情况,在这种结构下,宝宝睡觉时是非常放松的,关节头放在关节窝的正中间位置是最舒服的,因此宝宝会出现上肢上举呈W形,下肢外展呈M形。下次在看到宝宝呈现这样的睡姿时,千万不要手动调节了哦~ 

那为什么宝宝的腿型看起来有点“O”呢?

很多妈妈表示:那为什么自己的宝宝在走路时,腿型有点“O”呢?需不需要矫正?针对这个问题,还需要根据宝宝的年龄阶段来划分,我们接着看~

1578635841498949.jpg

新生儿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而言,腿型就是O型腿。因为在胎儿时期时,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呈现全身盘曲,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紧缩交叉于胸腹前的状态,由于胎儿长期保持这样的姿势,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两个膝盖不能完全并拢,小腿向内翻。所以,刚生下来的宝宝都会有一双“罗圈腿”哦,在睡觉时也会自然的呈现青蛙形状。因此,在这个阶段的宝宝,妈妈不需要纠正哦~ 

1578635814813092.jpg

6—18月龄阶段

这个时间段是宝宝学走路和会走路的高峰期,也是宝宝腿型最“O”的时间段,此时,很多妈妈就会担心宝宝是否真的是“O”型腿,其实对于宝宝而言,因为学习走路,双腿承受了全身的重量,但是骨骼并未发育到完全可以承受全身的重量,所以在外观上会看起来,O型腿最严重。

1578635795484420.jpg

2—3岁阶段

但是等宝宝的双腿骨骼发育完善到可是承载全身重量时,宝宝的O型腿就会有所改善,大概这个时间段在2—3岁期间,所以在3岁之前如果宝宝的腿型有点“O”,也不用过于担心哦~

1578635748889486.jpg

但是如果宝宝到了4岁左右,腿型依旧有点“O”,那么宝妈们就要注意了,最好带宝宝去检查一下,很有可能是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宝宝出现“O”型腿的情况。这儿也有一个小方法教大家如何判断宝宝是否为“O”型腿。
评估标准:取双下肢并拢,自然站立位。
正常标准:双膝间距及双踝间距为0cm,双胫骨间距(生理弯曲度)应该不大于2cm。
异常标准:“O”型腿:双膝间距不大于3cm,为轻度,3~6cm为中度, 6cm以上为重度。“X”型腿标准:轻度:双踝间距不大于3cm,中度:3~6cm,重度:6cm以上。
该评估标准适合7岁以上宝宝哦,此时宝宝的腿型基本发育完善,妈妈们可以量一量了哦~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宝宝出现O型腿?

据资料显示,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下肢变型,出现“X”“O”型腿,并且发病率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相当高,其中开封市的学龄前儿童女孩发病率为35.6%,男孩发病率为41.8%,重度的占3.3%。甚至部分小儿还伴有膝关节外旋,内旋等不良姿势。特别是较重的患儿,不及时矫治,久之会留下一定的后遗症状,影响体格美观,严重者还会影响运动功能。那么哪些不良因素或情况会导致宝宝出现O型腿呢?

1.缺乏维生素D 

宝宝缺乏维生素D是宝宝形成O型腿的主要因素。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吸收,如果维生素D缺乏,非常容易造成宝宝对钙的吸收率下降,进而导致宝宝缺钙,如果宝宝在婴幼儿或儿童期长期严重缺钙就会导致佝偻病,出现O型腿。

1578635694852657.jpg

所以在宝宝出生后两周一定要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因为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所以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也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喂养方式、环境、季节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幼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所以出生后两周,宝妈需要给宝宝补充10μg(400IU)的维生素D。 

2.过早走路 

由于每个宝宝的体质不同,所以有些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会晚一些,这不等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比别人慢,只是因为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不同,比如有些宝宝说话会早一些,有些宝宝走路会早一点,有些宝宝出牙会早一些,同样的,有些宝宝走路会晚一些,此时部分妈妈会急于求成,让宝宝学走路,但如果长期这样就会导致宝宝过早负重,造成骨骼发育异常,进而造成O型腿。 

3.频繁使用学步车 

由于学步车能够帮助宝宝走路的作用,部分妈妈会选择使用学步车,但是学步车会将宝宝固定在里面,缺乏真正的自主锻炼,婴儿长期使用学步车就会导致宝宝的发育异常,而且由于学步车的坐垫较高,基本都是用脚尖用力,这就容易使足关节变形,严重时则会造成宝宝O型腿的出现。对此,美国儿科学会也不建议婴幼儿使用学步车学习走路。

1578635633471773.jpg

此外,有部分家长也会存在一个误区:尿不湿容易导致宝宝出现O型腿,其实并不是。因为尿不湿的材质是比较软的,一般不会导致宝宝的双腿骨骼变形,而且尿不湿可以让两腿分开,此时,如果妈妈采用蛙位抱孩子的方式,会有助于宝宝髋关节发育。切忌:宝宝出生后不可以将腿绑住,这样不利于髋关节、髋臼发育。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此结束了,对于3岁之前的宝宝腿型有点“O”是比较正常的哦~但是在生活中也要主要规避一些不良因素与习惯哦,避免O型腿找上宝宝。

参考文献:
[1]小儿“X”“O”型腿矫正的临床疗效分析报道 [期刊论文]  吴胜兰, 郝建民, 储进, 卢涛, 马峥, 韩璐, 孙静, WU Sheng-lan, HAO Jian-min, CHU Jin, LU Tao, MA Zheng, HAN Lu, SUN Jing - 《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28期

[2] 纠正婴儿日常护理中的四种常见错误 [期刊论文]  夏辉慧 - 《内蒙古中医药》2009年9期

[3] 儿童X型腿、O型腿的评估与治疗进展 [期刊论文]  胡祖杰 - 《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10期 


来自:奶粉智库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