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就可以喝酸奶?——不要太坑娃!

作者:桂花鱼
2020-12-28

酸奶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对乳糖不耐受人群也比较友好,部分酸奶还含有丰富的益生菌,是很多家庭的宠儿。但“好食品”也不是人人适合,最近笔者发现有一些言论宣称6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喝酸奶甚至可以代替配方奶,这些观点可能会误导一些宝妈,那么酸奶到底适合多大的宝宝喝呢?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观点植入要谨慎,科学依据要权威

随着90、95后成为新晋宝爸宝妈,育儿观点也更加理性、科学,传统和现代的观念碰撞体现在宝妈和“宝奶”的育儿方式上,在年初的电视剧《安家》中就有类似桥段,女博士宫蓓蓓和自己的婆婆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方面产生了分歧,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也屡见不鲜,宝妈们在吐槽这些“陈旧”的观点和育儿“陋习”时,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获得的信息一定对吗?

尤其是在一些文章的内容和互动留言中会发现有些人在输出并不科学的观点,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宝妈的判断。

微信图片_20201228175312.jpg

那么6个月以后宝宝可以喝酸奶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普通鲜奶、酸奶、奶酪等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远高于母乳,增加婴幼儿肾脏负担,故不宜喂给7~12月龄婴儿,13~24月龄幼儿可以将其作为食物多样化的一部分而逐渐尝试,但建议少量进食为宜,不能以此完全代替母乳和/或配方奶粉。

对此,笔者想提醒各位宝妈们,在宝宝饮食方面,一定要慎重,要多参考权威渠道的信息,不要盲信~

6~12月的宝宝不宜喝酸奶,有以下4大原因

① 营养方面

100ml成熟母乳中蛋白质的含量约为1.5g,钠含量约为10mg。我们选取了2款比较知名的酸奶,将它们的营养成分与母乳对比发现:酸奶的蛋白质含量和钠含量远高于母乳。这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意见一致——酸奶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远高于母乳。

微信图片_20201228175216.png

② 标准不完善

为了保障婴幼儿群体的食品安全,国家发布了《GB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并且为了规范奶粉行业,还进一步实施婴配粉注册制。对于酸奶而言,目前《GB1930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中没有规定适用人群范围,也就是说,目前并没有针对婴幼儿阶段的酸奶生产标准。

③ 温度过低

为了保证酸奶有益菌的数量符合标准,在体内发挥积极作用,酸奶需要在2~6℃进行保存并食用,这对于不满一岁的宝宝来说肠胃刺激较大,可能会引起腹泻、感冒。

④ 添加剂

酸奶中的添加剂,如增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乳化剂(果胶)、白砂糖、食用香精、果料等,对于婴幼儿的味觉刺激大,可能影响宝宝对味道的判断,从而产生偏好,并且对肠胃消化道也是一种负担,果料中一些高敏性水果还可能导致宝宝出现过敏反应。

微信图片_20201228175235.png

微信图片_20201228175221.jpg

1岁后宝宝的辅食,可适当添加酸奶

我国卫健委发布的《婴幼儿辅食添加指南》中,对婴幼儿辅食添加做了更详细的指导:宝宝在1~2岁时,辅食种类基本同成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增加辅食种类,最终达到每天摄入七类常见食物中的四类及以上。其中,奶类辅食包括“牛奶、酸奶、奶酪等”。酸奶中的活性菌可以分解乳糖而产生乳酸,使肠道酸性增加,有抑制腐败菌生长和减弱腐败菌在肠道中产生毒素的作用。所以在宝宝一岁以后肠胃功能逐渐健全时,可以适当在辅食中添加酸奶,其中的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菌种有助于宝宝肠道健康,加强免疫屏障。

微信图片_20201228175227.png

每一样食物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包括年龄阶段、特殊人群等,所以不是安全又健康、美味又营养的食品就适合所有人。在宝宝6个月到1岁这个阶段,很多有条件的宝妈还是坚持给宝宝喂母乳,继续完善其免疫、消化、大脑系统,酸奶主要由于其自身的营养与母乳的差异较大,所以并不适合在这个阶段添加。还请宝爸宝妈们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了解不同食品适合在宝宝哪一生长阶段添加。

温馨提示:乳酸饮料≠酸奶

现在我国市场上存在一批类似于酸奶的乳饮料,口味上近似于酸奶,但却有本质区别:酸奶是以生牛乳/乳粉为原料,经杀菌、发酵,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果蔬、谷物等制成的乳制品;而现在市场中的乳酸菌饮料绝大多数是在牛奶中加入水、糖或甜味剂及其他食品添加剂,经过人工调酸制成的饮料。

酸奶保持了牛乳中原有的蛋白质、钙等多项营养物质,而乳酸饮料由于添加大量的水,营养成分大大降低,一般只有酸奶营养成分的三分之一。[1]所以宝妈在选购酸奶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选错,给1岁以上的宝宝尽量选择成分简单,添加剂较少的酸奶!

参考文献:

[1].酸奶饮用指南[J].世界标准信息,2005(05):160-161.

来自:奶粉智库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