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大情况,宝宝适合补充益生菌!

作者:奶粉智库
2021-09-01

益生菌一直活跃在宝爸宝妈的视线中,即便没用过,相信也有不少妈妈听别人说起过。婴幼儿肠道、免疫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全,消化不良、腹泻、过敏等问题较为常见,因此在婴幼儿喂养过程中出现此类常见情况,补充点益生菌会有助于宝宝恢复健康。一起来看看吧~


一、腹泻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肠道问题之一,是身体发出预警的外在表现形式。引起腹泻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喂养不当、感冒受凉、病菌病毒感染、过敏、乳糖不耐受等,这些情况或多或少都影响了肠道健康及内部的菌群平衡。


补充经过临床验证其功效的益生菌,可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降低婴幼儿腹泻,特别是轮状病毒腹泻(俗称秋冬季腹泻)的发生率。此外,益生菌还有助于腹泻期间的恢复。


微信图片_20210901013015.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益生菌的种类很多,适合婴幼儿的主要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它们可代谢生成抑菌肽,还能抑制病原菌繁殖。当然不同的菌种,它们的作用是不相同的:如乳双歧杆菌可以调节肠道失调;嗜酸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能够改善过敏;嗜酸乳杆菌可以帮助人体消化乳糖等。


并且益生菌在肠道相关的问题上运用已经非常广泛。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儿科学组的《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指出:婴幼儿或儿童有儿童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化疗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激惹综合征、乳糖不耐受等疾病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益生菌。


二、消化吸收不好


消化吸收不好是宝宝喂养过程中另一个让妈妈们头疼的问题,例如便秘、胀气、奶瓣、消化不良等,长期还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益生菌在肠道内的活动可保持肠内pH值稳定,促进新陈代谢和维生素B族的合成,提高食物的分解吸收率,帮助消化吸收。此外,有研究发现,以双歧杆菌为主的益生菌菌群,能在自身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有机酸,提高肠内环境的渗透压,使粪便含水量提升、变得湿软,同时还能刺激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便秘。

另外,一般来说,益生菌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蔬果或者益生元效果更好。它们可作为益生菌“食物”的同时,也有助于刺激肠道内壁,加快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微信图片_20210901013018.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健康的肠道菌群之于人体的重要作用往往被人们简化成了一条——有助于消化吸收。也正因如此,妈妈们通常只是在宝宝发生了腹泻或是便秘时才开始关注肠道菌群平衡和益生菌的补充。


当然了,这个问题也很重要,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肠道内被消化吸收,而两岁以内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支持,如果没有好的消化吸收功能,补充再多的营养元素,不但徒劳无功,还会给孩子的代谢造成负担。


但如果仅仅是围绕消化吸收来讨论肠道菌群平衡的重要性,则实在是太小瞧了它,因为它还与免疫密切相关。


三、免疫力低


肠道不仅仅具备消化吸收功能,肠道更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相关淋巴组织里包含了机体70%—80%的免疫细胞,是抵御肠道内的抗原和病原的关键防线。


微信图片_20210901013020.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研究发现,倘若婴儿肠道菌群平衡建立延迟或肠道菌群组成异常,会导致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发育和成熟不足、肠道屏障功能下降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不良。


因此,健康的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的成熟、维持胃肠道屏障动能和机体生存至关重要。适当补充益生菌对免疫力低和一些特殊体质的宝宝有好处,如剖宫产儿、早产儿、低体重儿,尤其是剖宫产儿。


因为新生儿的肠道内原本是无菌的,出生几小时后,母体的产道、肠道、体表、乳汁以及出生时的外环境中的细菌不请自来(这个过程称为“移殖”),并随后快速增殖。不到24小时,婴儿的肠道内就产生了大量的细菌(这个过程称为“定殖”),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人体肠道菌群。


自然分娩不是无菌的过程,但剖宫产必须无菌操作,因而导致婴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定植延迟且定植率低,造成免疫保护减少,过敏风险增加。


研究显示,与自然分娩的婴儿相比,剖宫产婴儿出生后第一年内致敏或过敏的发病率升高,日后发生哮喘、食物过敏、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总结


当然了,益生菌看起来在很多情况下都适合补充,但益生菌并不是“万能药”,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肠道方面,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预防及改善肠道相关疾病、促进消化、提升免疫等作用,并且是以辅助作用为主。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腹痛、过敏等,首先应该去医院检查,而非自己盲目用药或者益生菌,所以妈妈们还需正确看待益生菌本身及其相关产品。


参考资料:

[1] 李菲.益生菌不是万能药[J].江苏卫生保健,2019(10):41.

[2]刘艳芳. 补充益生菌,促进肠道菌群平衡为婴幼儿健康成长筑起坚固防线[N]. 中国食品报,2012-03-20(005).

来自:奶粉智库
分享
1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