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过去成为现在的“包袱”,轻装上阵或许走得更远
今年,你知道有多少实体门店倒闭吗?
关停并转趋势化
联商网数据显示,截止4月底,全国各业态已有超1000家门店停业,更有超1300家门店将在未来三个月里关闭,其中餐饮、零售(服装/美妆)成重灾区。探究这些门店倒闭的原因包括:经营策略调整、经营状况不良(资金链断裂、成本高企、线下流量不济)、转型失败、资金链断裂、租约到期、企业破产等因素,尤其以经营策略调整和经营状况不良的状况居多。
有连锁店老板告诉笔者,他所在的区域市场关店率达50%,甚至个别地方高达80%。不过,不同区域市场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您所在区域的关店率又是多少呢?总的来看,母婴店近两年的生存状况不太乐观,保生存就成了母婴店的第一要务!
为了活下来,我们也是看到了门店生存的众生态。有的门店通过窜货乱价、一件代发幸存下来;有的门店通过转型调理型门店生存了下来;有的门店通过精细化运营活了下来。但聚焦当下,不少渠道反馈仅靠一件代发活着的门店在需求不振、成本增加的窘境下也在被加速淘汰出局。当然,还有很多门店也在采取缩店、关店、扩店等形式来不断调整经营策略,确保门店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线下实体店的关停并转已经常态化、趋势化。
轻装上阵灵活化
那些年,基于市场红利、流量红利,大家蜂拥而至,母婴店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的门店质量也为后来埋下了不少隐患。这些年,需求低迷、成本高企、利润下滑等压力压身,试问你的门店是否具备负重前行的能力?
就如宝宝乐总经理穆长青所言,“好和不好是相伴的。我们在2020年的时候,有一家每个月赚钱的店我都给关了。重点在于我以前的未雨绸缪,现在我的门店都在赚钱。”在龙游丑丑爱婴房总经理张艺军看来,“赚不到钱的店就直接关掉。以我们现在的能力,也就是留下来10余家店。目前有能力的人员只能组成5家店”。
郑州婴格采购经理王保胜也是非常赞同亏损就应该关店,他认为:“现在出生率降低、经济状况不好,有时大家觉得没机会反而有机会,比如以前谈不下来的房租现在可以,今年自己就准备开一家新店。”可见,一些门店在经营战略上并不是一成不变,会根据市场变化来进行灵活调整。该关就关,该开就开,拿得起也放得下。
有渠道在奶粉圈《母婴人:活下来,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文中评论:“活下来,才有机会活得体面,调整心态,应对新格局,忘掉过去,变化中求发展才是求生之道。做好基础,静待拐点的柳暗花明。”
是的,人生路上,有成功就会有失败,有顺境就会有逆境。无论经历哪种境遇,都要学会“归零”。“归零”不是消极更不是躺平,反而会让经营者保持冷静和清醒,更能看清现实和方向,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风险。我们不要让过去的辉煌成为现在的“包袱”,勇敢断舍离,让自己拥有随时扩张或收缩的能力,才能在市场好的时候,轻装上阵,走得更远。
降本增效常态化
之前我们走市场看到不少地方关店、缩店的情况时,都会感到痛惜。但从生存的角度看,有些地方的关店、缩店何尝不是经营者的一种生存智慧。就如我们此前所说,转行是魄力,留下是勇气,但留下也是需要实力的。如果你的门店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护城河,留下来也只会越来越难!那么,门店到底应该怎么办?
其实,回归核心就是经营者通过“加减乘除”的经营手段来降本增效。以降本为例,亏损的店或造血能力差的店在未来半年或者一年看不到希望的就及时关闭,很多面积大但坪效不高的门店可以缩店,一些业绩不达标的导购可以优化……但降本的同时也要增效,聚焦人、货、场进行优化,步步为营打好基础。比如品类丰富度、导购专业性、门店体验感等多方面来提升人效、坪效、品效,提高门店的投入产出比!
在义乌爱因宝总经理白光智看来:“大家都会算账看门店是否亏损等。我们一般把店铺面积和租金进行拆分,看单位平方租金。再看一段时间内的消费者数量以及会员数量,就能看到门店经营效果。但有的店新增会员多,销售额不高,有的店新增会员少,销售额很高,所以还是要综合考虑,而服务是各个店的特色,各有差别,一定要考量服务质量,要能让消费者喜欢待在店里才是关键。”
对于海盐铁皮青蛙母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赵云而言,“压力也是动力,找准方向很重要。现阶段进口母婴店都在大力扩张,而且进口店的净利润很不错,但是规模化一定不强。传统型门店可以利用很多资源来强化店面人气、品类布局等方面。和其他零售行业来比,我们的脚步变慢了,还要跟更多年轻的业态学习。”
每一个活下来的企业,都是功臣!愿大家都能在喧嚣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努力耕耘,等待市场好的时候轻装上阵,一路披荆斩棘,到达成功的彼岸。
(责任编辑:利佳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