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脱盐乳清“卡脖子”技术,伊利、飞鹤、澳优、宜品、和氏等都在做这件事!

作者:陈雪
2024-03-11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脱盐乳清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任务的入围揭榜单位名单进行了公示,其中伊利、飞鹤、澳优、宜品、和氏、贝因美、美赞臣、三元(排名不分先后)等乳企成功入围,此次公示意味着中国乳企在脱盐乳清这一“卡脖子”技术上有所突破,也映射出乳企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能力又进一步。


此次脱盐乳清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任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开展,体现了国家对于脱盐乳清产品的研发生产的重视程度之高。


那么,脱盐乳清到底是什么?


乳清粉是生产干酪或干酪素时所得的天然副产品,脱盐乳清粉是以甜乳清粉为原料,经过离子交换、纳滤、电渗析、喷雾干燥等工序制成的乳清粉[1]。


脱盐乳清粉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烘焙食品、运动营养品、保健食品运用广泛,按照脱掉杂质等级程度,脱盐乳清粉可以分为D40、D50、D70、D90,通常D70和D90是生产婴配奶粉的主要原料,在配方奶粉中比例高达40%—50%。将其添加至婴配粉中,能够减少矿物质对婴幼儿的肾脏负担,调节奶粉的蛋白质比例、增加乳糖含量[2],因此在婴配粉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可以看到,脱盐乳清粉在乳制品行业中意义重大,其中脱盐乳清粉对于婴配粉的意义尤为突出。然而,我国在脱盐乳清粉领域却存在明显的短板,不仅起步较晚,受限于国内饮食习惯、原料供应短缺、生产成本高以及技术条件限制等多重因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国产体量小,供不应求。因此长期以来,我国脱盐乳清粉主要依赖进口[3]。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我国乳清粉进口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速达到约4.8%,凸显出我国乳清粉需求的日益增长。其中,脱盐乳清粉的需求量更为突出,据新京报报道,2022年进口量占比达到60%至75%,至2023年已接近70万吨,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对脱盐乳清粉的需求远超现有供应能力,市场缺口较大


基于脱盐乳清粉的重要性以及我国脱盐乳清产业发展落后的现状,实现脱盐乳清粉生产的自主化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一方面,解决脱盐乳清粉这一难题对于推动我国乳业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也是工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开展脱盐乳清产品供给能力提升行动的目标所在。


另一方面,通过提升脱盐乳清产品的生产能力,不仅能够优化国内乳品产业结构,而且还能够有效调控原奶的供需关系,从而促进市场供需平衡,于整个产业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是推动一个国家、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点。


国家对脱盐乳清重视的背后,其本质也是以科研技术推动行业发展。当下,为打破脱盐乳清粉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国内的一些乳企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全力攻克技术难关,加大乳清脱盐生产的投入力度,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中国乳企的领军者,伊利集团较早认识到脱盐乳清国产化的深远意义,早在2008年便前瞻性地建立了乳清脱盐生产线,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并于2012年成功获得国家相关技术的专利认证。


飞鹤自2012年起便积极投身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致力于乳基料及干酪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经过数年,飞鹤于2015年成功研发出符合国标的D90脱盐乳清产品,并建立起稳定运转的脱盐乳清生产线,成功突破了行业长期以来的技术瓶颈。


此外,宜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自主研发的羊乳清脱盐技术,打破了国内羊乳行业脱盐乳清粉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为国产羊奶粉的发展突破了重要瓶颈。


当下,虽然已有众多乳企在脱盐乳清产品上布局,但从市场的供需问题需求和供应来看,前路依旧任重道远,需要更多企业齐心协力,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在推动脱盐乳清产业发展这件事上,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脱盐乳清相关产品的市场化应用,推动国产脱盐乳清粉实现更大规模的自给自足,而这也是本次行动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郭雯,朱永明,郑冬梅等.脱盐乳清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2014,35(04):140-144.

[2]苏德亮,崔广智,李亚萍等.脱盐乳清粉营养素的波动[J].食品工业,2020,41(03):317-319.

[3]郭雯,朱永明,郑冬梅等.脱盐乳清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2014,35(04):140-144.

来自:奶粉圈
分享
1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