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乳企加速跑马圈地,市场竞争需要硬实力

作者:张力郁
2019-07-08

此前,笔者整理了中国乳企海外建厂的文章,在看到中国乳企大手笔买地建厂的同时,也发现为提高竞争力,他们在国内国外的企业并购行动也是“步履匆匆”。事实上,随着中国乳企的快速成长,他们的收购策略也呈现从抢占资源转向抢占市场的特点,其中,飞鹤伊利、澳优、蒙牛、光明等几家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成效较为显著。


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飞鹤

作为国内首个百亿销量乳企,7月3日,飞鹤在港交所递交了IPO文件。一直以来飞鹤都在致力于全产业链布局和高质量发展, 2014年2月飞鹤乳业宣布斥资3亿元收购关山乳业70%股权,不过据飞鹤IPO披露,2016年就已出售关山乳业;2016年飞鹤在加拿大金斯投资建立新的奶粉生产工厂,预期将于2020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在合理布局好全产业链后,飞鹤开启多元化模式,于2018年收购美国第三大的营养健康补充剂公司Vitamin World Inc共同开发未来的大健康市场。飞鹤表示,将会保留Vitamin World在美国的零售网点,将为未来飞鹤国际化,健康营养补充剂进入中国市场提供经验。

伊利

早在2014年,伊利就投建了大洋洲乳业生产基地、联手美国乳制品公司DFA计划在美国堪萨斯市合建厂。为了获取优质、稳定的新西兰奶源,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伊利在今年收购新西兰Westland Co-operative Dairy Company Limited(以下简称Westland公司)100%股权,股权总对价3.41新西兰元/股。7月4日,Westland董事局宣布,根据公司条例,伊利收购公司的提案已获股东批准。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除了获得优质奶源,也为伊利开展海外业务,丰富产品组合,提升公司整体品牌影响力打下基础。

圣元

为谋求国际化发展,圣元提出了四个国际化战略:通过原料的国际化,让中国消费者与世界同步享受到了具有国际品质的优质奶粉;通过科技国际化,研制出适合中国宝宝的配方奶粉;通过装备的国际化,以一千余项的质控标准让消费者放心;同时,通过资本的国际化,圣元接受全球投资者的苛刻监管。2014年,圣元投建了法国卡莱工厂,采用零人工干预自动控制系统,每分钟能产300罐奶粉,是一个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非常高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工厂。

澳优

在中国乳业“走出去”的道路上,澳优无疑是敢于尝试的。为实现在高端产品上的弯道超车,2011年澳优收购荷兰百年乳企海普诺凯集团,在海外拥有奶源及生产基地;2016年,澳优收购了澳大利亚专业高端营养品品牌Nutrition Care,并与新西兰第二大乳品公司Westland合资新建PNL工厂;2017年,澳优又收购了澳大利亚ADP奶粉工厂及Ozfarm公司;2018年中信入资澳优,成为“国家队”一员。目前,澳优完成了从一家轻资产企业,演变为在全球拥有10座工厂、坐拥16亿元物业资产的跨国公司,产品远销66个国家和地区。

蒙牛

2009年中粮入主蒙牛后,蒙牛“全产业链”的企业核心战略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便得到落实,并购行动遍布国内外。对内,收购上游原料奶生产商现代牧业、有机奶供应商圣牧高科、大型国际全产业链乳业公司富源牧业、并购雅士利婴幼儿奶粉业务、投资持有君乐宝51%股权(7月2日清仓股权)。

对外,丹麦Arla Foods成为蒙牛战略大股东、2014年达能入股成雅士利第二大股东、2016年5月蒙牛与旗下雅士利收购达能集团旗下多美滋全部股权,2018向达能子公司出售2013年投资建设的新西兰乳业49%股份,对于此次和达能的合作,官方回应主要是为了加深和达能的战略合作,提升工厂产能利用率,借鉴达能管理经验。

贝因美

贝因美和爱尔兰全球食品及食品配料跨国公司Kerry集团从2002年合作至今一直非常顺畅,合作也呈现步步深入的佳境,从最初原料收购,到合作罐装产品,再到去年开始为贝因美生产绿爱婴幼儿奶粉系列产品。此外,今年3月贝因美宣布与澳洲高端羊奶粉品牌Bubs(巴布斯)签署战略合作;5月20日,贝因美与新西兰保健食品公司Good Health达成战略合作;6月贝因美旗下安达奶业、现代牧业拟与合作方康宏牧业开展战略合作,拟合资成立黑龙江康贝牧业有限公司,为奶源作进一步布控。

可惜,贝因美这些融洽的合作经验却并没能延续到和恒天然的关系上,2015年,贝因美收购恒天然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达润工厂51%权益,而恒天然成为贝因美第二大股东。同时,恒天然通过贝因美的渠道销售自有品牌安满,以及成立合资公司收购达润工厂。

不过贝因美引入恒天然后,双方对合作伙伴似乎都“不甚满意”。随着矛盾的有增无减,双方也开始了各谋出路。在2018年年末,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有的贝因美52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合计占贝因美总股本的5.09%),协议转让给长城(德阳)长弘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转让价款总额为2.84亿元。贝因美方面称,此次股权转让将有利于贝因美借助长城国融的专业优势和资金优势,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寻找并抓住婴童产业领域的投资机会。

健合

健合是贯彻“资本出海”忠实企业之一。2012年6月,该公司和丹麦的Arla签订了10年的融资供应协议后,之后又与法国一家知名的奶类制品生产商Laiterie de M ontaigu签订了为期3年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协议,后来又收购全球知名有机婴幼儿食品品牌——美国HealthyTimes(健康时光)。此外,健合不满足目前产品品类,通过对Swisse、Good Got的收购壮大了集团传统母婴业务以外的市场布局。

在国内,健合也希望供应链保持稳定,2013年收购南山奶粉品牌商湖南亚华刚刚成立的长沙营可公司。据了解,亚华乳业是一家集乳制品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乳品企业,合生元也强调,收购长沙营可是为了实现其拓展四五线城市市场的战略。

光明

光明乳业的海外投资并购开始的较早,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2010年11月以3.82亿元认购新西兰新莱特51%股权,开启了中国乳制品企业跨境并购的序幕。二是2015年6月光明乳业定向增发90亿收购以色列最大乳品公司TNUVA集团的控制权,此举光明可以借助TNUVA的技术发力酸奶奶酪、黄油等新品类开发,降低饲养成本等。

国内,光明乳业2018年6月,分别以179.99万元、957.1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光明食品集团旗下上海梅林全资子公司上海奶牛研究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乳品培训研究中心有限公司100%股权。2018年9月,光明乳业又收购上海梅林持有的上海牛奶棚食品有限公司66.27%股权,交易价格为2982.15万元。对于这一系列收购行为,光明乳业称,收购益民一厂补充了光明乳业在冷饮业务上的短板,此前收购的牛奶棚也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对于光明乳业未来业绩“我们也希望会越来越好”。

新希望

据公开资料显示,新希望乳业是一家通过并购区域城市型乳企发展起来的大型集团化乳制品企业。2011年,新希望乳业开始并购之路,先后并购了包括四川地区的新华西乳业、西昌三牧、云南地区的昆明雪兰、云南蝶泉、昆明海子、云南七彩云、华东地区的杭州双峰、安徽白帝、苏州双喜,华北地区的河北天香、青岛琴牌等多个区域优势企业。今年4月,新希望乳业收购新公司福州澳牛55%的股权。据统计,截至目前,新希望乳业旗下共有35家控股子公司、13个主要乳品品牌、15座乳制品加工厂,12个自有牧场。

新希望乳业不仅在国内并购停不下来,在澳洲也“买买买”不停。2015年7月底,新希望乳业联合三家澳洲企业合资成立了“澳大利亚鲜奶控股有限公司”,并持有最大股份。2016年收购澳洲第三大保健品牌AustralianNaturalCare,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1.兼并扩张要考虑五大因素

近年来,国内乳制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乳企纷纷改革升级,不少乳企采取兼并重组的模式以求提升,更好、更全面地发展。业界也认为,在奶粉新政的影响下乳业进行大洗牌,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另外,国家也多次出台文件鼓励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以求达到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企业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目的。

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乳企的兼并扩张,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建议,“乳企并购一定要从五个端口去评估。首先从政策端:例如现在并购美国的产业,这个危险性就很高,所以要从国家层面考虑方向。第二是资本端:乳企兼并一定要分析对象的过往负债率、净利润等财务状况。第三是从产业端出发,即评价对方的奶源等原料资源是否有核心竞争力,再看其团队是否有研发能力以及水平高低。第四就是渠道端,考察其以前在中国有没有渠道或是在海外市场有无成熟渠道。最后就看消费端,看他的产品有没有差异化的能力,能否有较大卖点或合适挖掘卖点。”

2.兼并扩张不能只图求快,更要稳

此外,也有在兼并中途“流产”的并购事例。如伊利曾于2017年试图收购澳大利亚Murray Goulburn Co-operative Co.Limited(业界俗称迈高),发布了《关于参与澳大利亚Murray Goulburn Co-operative Co.Limited战略发展方案事项的进展公告》,不过后来据澳洲财经媒体报道,加拿大乳企萨普托最终将MG公司“收入囊中”,这也反应了中国乳企的海外扩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数据显示,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国际上一般只有30%,剩下的70%效果不明显或失败,主要问题在于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如新希望乳业能依靠并购快速实现跨区域扩张,但在此过程中,品牌杂乱、定位不清晰等问题也让企业头疼了一番。

其实,企业兼并扩张确实是一种增强竞争力的手段,一旦获得成效就是如虎添翼,不过一味贪多求速度则有可能“消化不好”甚至出现反噬。因此,乳业专家宋亮认为:“从表现来看的话,兼并重组的企业成功做得好的也不多。主要原因是当前,这个奶粉产能过剩、奶粉同质化严重、而且配方注册制度红利也基本结束。所以现在有些企业没有什么兼并重组的意愿。除非对他有较大助力的,就是说可能会增强他的互补性,在供应链上能帮助他,配方注册有什么优势等等。否则的话,就没有并购欲望。总体来说,国内的现在兼并重组基本没什么动力。”

所以乳企兼并扩张之路不该冒进,更要量力而行。若是兼并扩张后不能做好调控,双方就无法互利共赢,反而相互排斥,遭受损失,那么兼并扩张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此外,从市场竞争来看,乳企最后的重心还是要落实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与服务上,毕竟市场始终靠产品立足。


来自:奶粉圈
分享
0
相关文章
我要评价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用户评论
小程序
个人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