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宝宝来说,营养品到底有没有必要吃,一直充满争议。今天,我们就来客观地讨论一下,对处于高速生长发育期的宝宝而言,究竟有没有必要额外补充营养素?
补充营养的最佳途径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不同阶段的宝宝有不同的饮食结构,宝宝摄入营养的最佳途径应该是丰富的饮食,而家长要做的则是,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宜的饮食种类和可接受的喂养量。各个阶段保证均衡营养、正常进食、适当锻炼和优质睡眠才是生长发育的基础。
宝宝吃饭香、身体棒是无数中国家庭的“金标准”。但不少家庭都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只看宝宝吃的“量”够不够,而忽略了“质”的重要性,因此易出现宝宝摄入营养素不均衡或是不足的情况。
这时也就凸显了营养品的重要性——当宝宝因自身或外界原因,无法通过食物获得身体所需的、足量的营养素时,就需要额外补充!
总之,优先选择食补,但对于长期挑食偏食、日常饮食结构中某类食物摄入缺失的宝宝,吃营养品帮助补充营养素很有必要。
——营养品的优势在于营养多元、携带方便。但究竟怎样判断该不该补?吃什么能补?该如何挑选?
12类营养素自查小卡片
人体内的营养素复杂多样但又相互影响、协同,比如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当身体出现某一种营养素缺乏的时候,还可能伴随其他营养素的缺乏。
对此,小库整理了一些对宝宝而言重要的基础营养素相关知识,家长们可以对照自查一下,自家宝宝究竟平时饮食里有没有吃够!需不需要额外补!
如何自查呢?
①参考食物来源,检查平日宝宝是否有吃到这类食物;
*对于维生素、矿物质,一般喝婴配粉的宝宝,每日奶量充足也不易缺乏
②对照缺乏表现及小库“白色记号处”,宝宝是否同时存在几种情况,或是长时间存在某种情况,建议去医院检查。
1、【钙】
宝宝生长过程中需要储存大量的钙。中国DRIs(2013)建议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在6个月前为200mg/d,6个月后为250mg/d;1~3岁幼儿钙的推荐摄入量为600mg/d。

钙和维生素D是一对好搭档,建议同时补充,同时对于饮食中明显缺少含钙食物的宝宝需要额外补充。
部分产品举例
2、【铁】
我国推荐0~6月龄铁的适宜摄入量为0.3mg/d,7~12月龄为10mg/d,1~3岁婴幼儿为9mg/d。

6月龄以后辅食铁摄入不足的情况下,一定要重视补充。
部分产品举例
3、【锌】
我国推荐0~6月龄锌的适宜摄入量为2.0mg/d,7~12月龄为3.5mg/d,1~3岁为4.0mg/d。

含锌的食物相当多样,一般不需额外补充,但宝宝出现腹泻,或是出汗量较大时,可以适当补充。
部分产品举例
4、【维生素D】
目前我国制定的DRIs是:在钙、磷供给量充足的条件下,儿童、青少年、成人、孕妇、乳母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及0~1岁婴儿的适宜摄入量均为 400 IU/d。

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以及长期处于室内的人群,无论男女老少都建议每日补充。
部分产品举例
5、【DHA】
DHA的适宜摄入量在0~3岁为100mg/d。

DHA有助于宝宝的脑、视力发育,是必需脂肪酸的一种,早产儿尤其需要补充,其余对深海鱼过敏的人群也建议补充。
部分产品举例
6、【维生素C】
0~1岁维生素C的适宜摄入量为40mg/d,1~3岁推荐摄入量为40 mg/d。
维生素C易从日常饮食中获取,一般也不易缺乏,补铁的宝宝可以注意多摄入含维C丰富的食物或选择补充剂。
部分产品举例
7、【维生素B】
维生素B1、B2、B12、叶酸属于婴幼儿较易缺乏的4种。
B族大家庭包含8种维生素B,相辅相成,乳母及婴幼儿都较易缺乏,但日常饮食中含量丰富,发生唇炎、口角炎等情况时,建议补充。
部分产品举例
8、【维生素A】
0~6月龄婴儿维生素A的适宜摄入量为300 ugRAE/d,7~12月龄为350 ugRAE/d,1~3岁幼儿的推荐摄入量为310 ugRAE/d。

我国婴幼儿缺乏维生素A的情况不多,但如果长期奶量不达标,或是蔬果蛋奶都很少吃的话,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A过量摄入可引起中毒!
部分产品举例
9、【其他】

总之,参考上述小卡片自查后,如果平时奶、蛋、蔬果、肉类、海鲜等各类别都在均衡摄入的话,不必盲目跟风补营养品。但发现宝宝的确有挑食偏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对食物过敏等表现的话,家长们还是可以选用营养品来帮助营养素的补充。
但选择时应认真查看配料表、含量、营养成分表,选出优质的产品,尽量避免摄入过多香精香料,或是存在过敏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
(责任编辑:利佳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