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发现,即使给孩子补充了钙铁锌、维生素ABCD等营养素,但体检时仍提示“缺乏”。明明补了,为何效果甚微?今天奶粉智库就来答疑解惑,帮助家长们避免“无效补充”!
维矿协同的“黄金组合”
维生素与矿物质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的吸收、转运和利用往往需要“搭档”的辅助,但你知道怎么组合搭配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吸收吗?以下是几组关键营养素的高效搭配方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①VA+锌:免疫力与视觉的“双保险”
锌是人体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广泛参与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缺乏锌儿童通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症状。除此之外,锌还参与了维生素A在体内的运转过程,对视神经的正常发育有益。
②VB+锌:食欲与代谢的“动力源”
B族维生素是一类水溶性维生素,它们是人体能量代谢、生物合成等必不可少的辅助因子[1]。维生素B族和锌在体内相互协作,共同维持身体的生理机能。其中,B族维生素在人体内参与合成上千种酶,它们是人体能量代谢、生物合成等必不可少的辅助因子;锌在体内约有200多种含锌酶,这些酶在参与呼吸代谢、能量代谢以及抗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锌能与唾液蛋白酶结合生成味觉素,增进宝宝食欲,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③VC+铁:贫血预防的“加速器”
四个月时,宝宝从母体储备的铁消耗殆尽,若未注意预防缺铁,易出现贫血现象,还可能影响后期免疫力进一步发育及智力水平的提高,还没有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直接补充二价铁制剂。
为什么要补维生素C呢?人体补充的铁元素,一般以离子的形式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被吸收,其中二价的铁离子Fe2+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但是人体内的铁离子极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Fe3+这种难吸收的状态。这时候,可以考虑搭配维生素C,在提高免疫力的同时,能够帮助铁离子保持二价的状态,更好被人体吸收。
④VD+钙:补钙长高的“好搭档”
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预防佝偻症及抽搐症必不可少的营养素,缺乏会严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3岁前若因缺乏维生素D造成骨骼变形、发育不良而未及时治疗,可能给宝宝及家庭带来终生遗憾。维生素D如此重要,关于补充,各国都有限量规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出生15天后应每日补充400IU维生素D。
此外,如果单纯补钙,不吃维生素D,效果可能会减半!我们常说的晒太阳补钙,其实补充的是维生素D。紫外线照射皮肤会帮助人体内的7-脱氢胆固醇以及麦角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的活性状态,从而帮助血液中的钙质进入骨骼,促进骨骼发育。但是宝宝娇嫩的肌肤禁不起这样长时间的暴晒,所以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来帮助维持正常骨骼代谢。
⑤VD+钙+镁:骨骼发育的“铁三角”
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它们两个要一起补,但其实镁往往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钙,而镁则是关系着骨骼是否容易脆裂的元素,因为镁在骨骼结构中具有包覆钙质的功能,同时也可以抑制蚀骨细胞的活性,降低蚀骨作用,防止骨质流失。补充骨质营养时,建议搭配镁元素,再加上维生素D一同补充,这样就可将小肠内腔的钙离子主动运输至小肠的绒毛细胞内,增加血液中钙离子的量,抑制骨钙的流失。
以上5组维矿搭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补充的意识固然是好,但有效吸收才是更重要的,营养素这样搭配着吃,吸收会更好!
维矿“混搭”促吸收
3大补充原则也别忘!
1、分时补充,减少竞争:钙、铁、锌同为二价阳离子,肠道吸收通道相同,建议三者的服用时间最好间隔3小时以上,采用“早锌、中铁、晚钙”。
2、饮食优先,药物为辅:优先通过天然食物获取营养(如牛奶补钙、红肉补铁、海鲜补锌),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复合补充剂。
3、关注比例,避免过量:维生素D每日推荐量400-800IU,过量可能引发高钙血症;铁过量则可能导致氧化损伤。
维生素和矿物质之间的协同作用很重要,每一种营养素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宝宝健康成长的基石。因此,当我们为宝宝选择营养补充剂时,应综合考虑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不同生理阶段的具体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补充”,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银佳,冯立科,杨爱君,等. 产B族维生素微生物研究进展 [J]. 中国乳业, 2023, (10): 1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