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发布 强调奶类食品重要性
近日,国家卫健委在官网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以下简称“膳食指导”)。对新冠肺炎感染者、一线医务人员和一般人群均提供了相应的营养支持方案。
阅读全文>>>2020-02-131岁宝宝爱抓人的脸怎么处理?
:张奶奶好,想咨询您个问题,宝宝一岁了,这几个月发现他总是在不顺心的时候,或者是随心所欲的就爱抓人的脸,两手一挠,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谢谢。
阅读全文>>>2020-02-13宝宝手指上长倒刺是什么原因呢?是缺乏维生素吗?
最近在微信群聊天,有一个新手宝妈说到她家宝宝的手指上长了倒刺,担心宝宝是不是缺少维生素C啊或者别的什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关于倒刺的那些事儿吧,医生是怎么说的吧。
阅读全文>>>2020-02-13宝宝喝牛奶前 先吃淀粉类食物能更好地促进营养吸收?
牛奶被誉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一般宝宝到了三岁后就可以喝纯牛奶了。宝宝喝牛奶前,可以先让他们吃一些淀粉类的食物,如饼干、面包、馒头等,这样会使牛奶在胃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与胃液发生充分的酶介作用,牛奶中的营养便能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
阅读全文>>>2020-02-13母乳喂养 别光听老一辈的!这2个误区你不要再犯
目前中国母乳喂养现状并不理想,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较低,并且呈下降趋势。近3年来,我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显示,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均不足40%。很多母亲认为母乳不足、没有母乳、觉得母乳不够营养是主要影响因素(占到66%)。
阅读全文>>>2020-02-13新生儿口腔护理有学问 几个注意事项需掌握
婴儿的口腔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若不注意卫生,也是可能引发各种疾病的。那么,小宝宝的口腔该如何护理呢?新生儿口腔如何护理注意这几点。
阅读全文>>>2020-02-13混合喂养的宝宝突然不吃奶粉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对于奶水不足的妈妈们,为了让自家的宝宝“吃饱喝足”,她们通常会采用混合喂养的方法,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证宝宝的营养,不曾料想很多宝宝突然间就不肯吃奶粉了,这样她们很是担心。
阅读全文>>>2020-02-13孩子有这4种表现,说明家长的教育非常成功,坚持下去孩子错不了
每个家庭都有具体的情况,我们无法说某种教育方式可以适合所有家庭,但是家长的教育是否成功,从孩子的身上总是能看出端倪的。
阅读全文>>>2020-02-12家长绝对不能纵容的四件事,否则孩子将来会被社会“教育”周扬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父母要让孩子的行为有章可循。 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有一条清楚的界限。
阅读全文>>>2020-02-12这个超长的春节假期,怎么样让熊爸变暖爸呢
春节假期是全家聚在一起的日子,而今年的春节假期,因为冠状性肺炎的原因,大家都取消了各种活动,待在家里的时间就变多了。平时没有时间带孩子的爸爸妈妈们,现在有充足的时间24小时全天候陪伴。
阅读全文>>>2020-02-12孩子在睡觉前有这2个习惯,青春期可能长不高,白白亏了10厘米
黄先生的女儿今年12岁了,身高只有1米2,愁坏了他们夫妻俩,平时的时候想尽办法给女儿补充营养,但就是不管用。于是他们带女儿去医院检查,医生询问了孩子在睡觉之前有什么习惯,黄先生说就是女儿怕黑,总要开着灯睡觉。
阅读全文>>>2020-02-12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身高动不动就1米8?有这3个原因
相亲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了,所以说孩子在小的时候受到的营养也会比较多。我们不难看出现如今的孩子们,十五六岁身高却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状态。不过有的时候正是因为身高太高了,所以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阅读全文>>>2020-02-12孕期压力大影响胎儿大脑发育
怀孕的准妈妈们注意了!一项新研究称,怀孕期间母亲所面临的压力会改变胎儿大脑的神经连接,直接影响胎儿大脑发育。在本周举行的美国认知神经科学学会年会上,研究人员发布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阅读全文>>>2020-02-12黄荷凤:新冠病毒母婴传播证据不足
近日,武汉儿童医院确诊了两例新生儿新冠肺炎病例,小的确诊宝宝出生仅30小时,其母亲也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有专家提示,该新生儿的确诊提示,新冠病毒可能存在母婴垂直传播途径。
阅读全文>>>2020-02-12寒假辛苦你们了!心理学家、育儿专家送给父母们10句贴心话
父母们其实都挺怕过寒暑假的,因为熊孩子哪儿也去不了,天天在眼门前晃荡。这一晃荡,就晃荡出了相爱容易相处太难的关系真相。我们整理了10句心理学家的箴言,分享给不容易的你。
阅读全文>>>2020-02-12偏食对宝宝造成的影响原来那么多!
造成宝宝偏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可能是遗传导致的个体差异,也可能是宝宝生长发育处于特殊阶段,还可能是后天的喂养体验或教养环境等导致。
阅读全文>>>2020-02-12孩子身高干预最好在5岁到12岁之间 晚了就没有机会了
前段时间,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张桦教授门诊来了一名15岁的男孩,骨龄已经16岁,身高却只有156cm。家长称父母双方都不矮,虽然孩子的身高一直落后于同龄人,但觉得最终会追赶上来,所以一直没太在意。
阅读全文>>>2020-02-12